減稅已成為18年中國財政政策的首要目標,新任財政部部長劉昆也在今年再次強調今年減稅的決心,調整增值稅水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減稅涉及的不止是線下實體產業,對于電商商家們來說也是一大優惠。
從稅收決策層近年的表現看,一直有為“小微電商”減輕稅負的想法,店兵店將(淘寶網店轉讓)獲悉這個想法在今年將得到大規模的落實。
在國稅總局那次談話中,釋放出稅收杠桿調節方向的信息,其實已對民營企業相當有利。還有一個小插曲頗值得玩味。參會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與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就小微電商是否應享受稅收優惠產生爭執,劉強東呼吁加大“小微電商”納稅數額;馬云則認為大企業應成為納稅主力,對小企業則該更多考慮放水養魚。小企業是在互聯網上尋求生存機會,讓小企業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稅收杠桿調節真正應該考慮的地方。王軍對此即席表態說:“技術上要想對小企業征稅完全可以做到。但對于小電商,對于新興業態特別是能就業的新業態,在處理征稅上要非常慎重。應該更多支持發展?!?/span>
事實上,為小微企業減免稅收,可以看作是國稅總局一貫的立場。王軍在今年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即指出:今年的減稅措施在歷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著墨最多,分量很重,力度很大,將覆蓋惠及上億的自然人和幾千萬家企業。他還特別指出,今年的減稅措施著力減輕小微企業和工薪階層的稅負,鼓勵創業、促進消費、改善民生。
將進一步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力度。如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等,千方百計促進民營和所有企業發展。
店兵店將(淘寶網店轉讓)了解到,減稅降費放水養魚的一貫政策正在加速呈現成效。2017年,阿里巴巴集團和螞蟻金服集團合計納稅366億元,平均每天納稅1億元,更帶動生態上下游納稅超過2900億元。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生態催生了許多納稅明星,許多傳統企業立足天貓開展數字化轉型,納稅規模持續走高。如國貨制造業巨頭美的,連續多年在天貓年銷售額過百億。通過和天貓出海合作,美的開拓海外市場,打響“中國品牌”,擁抱“新零售”帶來的亮眼業績,支撐起2017年美的超過140億的納稅規模。不僅美的這樣的巨頭企業,許多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如老字號五芳齋在天貓上獲得“第二春”,2016年利稅就規模就達3.36億元;通過天貓渠道走紅的休閑食品品牌“三只松鼠”,更是連續三年業績翻幾番,到2017年9月在天貓累計銷售過百億,早在2016年就實現納稅超1億。數據顯示:“新零售”生態的巨大效應帶動天貓商戶成為中國商業界的納稅中堅。
數據顯示,過去五年,國家不斷推行減稅措施,稅收收入的增幅也一度放緩,但2017年中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8.7%。一邊是減稅,一邊是稅收收入振幅的回升,如何解釋這種現象?這正源于減稅帶來的企業效益的改善與隨之而來的實體經濟振興,尤其是國家鼓勵創新發展,有利于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培育出新的稅基成為納稅新主力。
店兵店將(淘寶網店轉讓)阿里巴巴本身作為納稅超級大戶,也以平臺效應和帶動振興實體經濟極大拓寬稅基創造新稅源,這樣的模式也在引發學界以此為基礎重新審視電商征稅議題。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稅收研究室主任張斌的意見代表主流學界,他認為:目前社會上對電商征稅的討論存在誤區。很多人沒有注意到電商平臺本身已成為國家納稅的重要力量,尤其是平臺拉動海量稅收的事實。對平臺上的小企業征稅加稅的觀點,不僅與國家一貫政策不符,也不利于放水養魚,拓寬稅基、拉動就業。
國家對“小微電商”的態度就是“放水養魚”,而阿里作為一個有著“創業孵化器”色彩的平臺生態,電商發展不只是直接貢獻稅收,也會通過促進海量平臺企業的成長,間接帶動稅收。需要做得還不僅僅是為小微電商減免稅收,還要有進一步的鼓勵之策。而未來,作為一個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經濟體”,而真正要達到“放水養魚,拓寬稅基,拉動就業”的目標,隨著其云計算等技術賦能更多的傳統產業,所能產生的稅收帶動效應只會更強。明乎此,就不會再對“小微電商”減免稅收再心生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