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價格的上漲潮在2017年雙十一前就已經開始醞釀,幾家電商企業也暴露出2017年雙十一前的物流漲價潮并沒有因此結束。店兵店將淘寶店鋪出售轉讓官方了解到,春節期間,京東物流宣布獲得25億美元融資,就在同一天,京東將自營商品的配送運費標準進行了調整。2月27日,阿里全球速賣通發公告稱,因物流運輸費用增加,3月1日起,三條跨境物流線路的運費將進行調整。在用工短缺、環保整治、成本上漲等諸多壓力之下,快遞企業漲價的意愿很強烈。但是,現實中很多快遞企業卻表示不會漲價,快件的單價甚至還有所下降。
2017年10月10日前后,中通快遞、韻達速遞相繼宣布調整快遞運費,中通快遞在其《告客戶書》中稱,漲價原因是“今年以來,快遞業受運輸成本增加、人工成本提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影響”。快遞企業強烈的漲價沖動來自于成本壓力。一段時間以來,物流行業的人力、倉儲、交通等成本不斷走高。這些成本中,人力成本是大頭,上漲也迅速。
不僅如此,物流行業招工難也是一個長期問題。今年春節后,很多快遞公司招不來人,有的快遞公司為招快遞員甚至開出15000元月薪。“身邊很多人回家了就沒再回來,有的轉行去跑外賣了”。對于快遞行業節后的“用工荒”,某快遞公司快遞員楊先生,外賣員一般有中午、晚上兩個工作時段,每天工作八九個小時。而不少快遞員每天工作超12個小時,從早上七點干到晚上八九點。此外,一些快遞網點與快遞員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也使得快遞網點與快遞員的關系十分脆弱。為了鼓勵員工上崗,不少快遞網點打出給快遞員漲工資、加福利的招牌,比如新招來一名快遞員,會給介紹人獎勵400元,也有網點打出了月薪15000元的告示。
雖然快遞企業都面臨成本壓力,但是電商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快遞企業想漲價卻有很多阻礙?!按汗潩q價存在季節性因素,京東等的漲價只能代表商務件,對于電商件占大頭的快遞企業來說,漲價卻并非簡單的事情?!笨爝f業資深觀察家、雙壹咨詢創始人龔福照稱,場地要求越來越高,中轉運輸成本高企,而快遞企業的快遞單價卻是在下降的。
“招工難已經不能說是季節性問題了,而是存在了十多年的問題,”中國快遞物流咨詢網首席顧問徐勇稱,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物流業面臨的人力成本上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實際上,快遞行業綜合成本的上漲從去年至今就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正如中通快遞在上一波漲價潮中宣稱的那樣:近一年來,物流行業的運輸成本、人力成本和原材料上漲明顯。
以快遞件為主的順豐、申通、韻達日前發布了2018年1月的經營簡報,從當月快遞服務單票收入(平均每單收入)變化來看,申通同比增長8.13%,順豐、韻達的單票收入分別下降6.61%和7.99%。對于這一現象,龔福照解釋稱,目前快遞業嚴重依賴電商件,電商是靠規模獲取利潤的,對快遞價格十分敏感。在電商增長放緩的趨勢下,快遞企業的利潤會被持續擠壓,快遞企業漲價十分困難。
“現在不是快遞定價,而是電商定價。”徐勇稱,此外,快遞企業延續多年的價格戰也是漲價的阻礙,尤其伴隨業務同質化、競爭資本化加劇,價格戰越演越烈,“誰先漲價誰先死”的難題依然無解。對于快遞漲價難,快遞業資深戰略顧問趙小敏持有不同觀點,他認為快遞企業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快遞企業總部與加盟網點之間沒有形成利益捆綁,企業的運營與整個網絡體系之間的分離使得總部的利潤沒有分享給加盟網點,總部對于網點也不可控。
“隨著國家監管部門和快遞業管理條例的修訂,這一局面將會有所扭轉,”快遞業資深戰略顧問趙小敏稱,快遞企業總部對于網點體系的風險將承擔更多責任,這樣一來總部的壓力將會變大,也會主動向網點靠攏。在消費環境、環保政策、人工成本、安全監管體系提升的背景下,快遞價格的上漲是必然趨勢,但短期內大范圍漲價的可能性不大。
快遞業以“加盟”為主的模式,使得快遞總部保證了利潤,而網點卻面臨巨大經營壓力。網點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卻沒有漲價的能力,而這種窘迫的壓力并沒有上傳到總部。這一松散的關系也為末端配送體系的穩定帶來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