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曾公開表示,2017年聯合社會各界在知識產權保護上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平臺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每1萬筆訂單中僅有1.49筆為疑似假貨;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提供線索、協助司法機關抓捕制假售假涉案人員1606名,搗毀窩點數1328個,涉案金額43億元。
隨著2018兩會的到來,店兵店將網店轉讓平臺獲悉,全國政協委員朱征夫就今年將上交的提案《加大對制假售假的打擊力度的提案》透露,假貨已經成為威脅整個社會的毒瘤,要全社會形成合力加大假貨源頭治理。對此,阿里巴巴官方表示,“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這一呼吁目前已成為全社會共識,并獲得了相關司法執法部門、法學界、消費者保護組織等的認可。兩會代表委員連續第二年關注加大打擊制售假犯罪,將有望繼續推進完善立法、加重刑罰,加大打擊制售假執法力度。
阿里方面稱,酒駕入刑曾向全社會傳達出清晰的信息:酒駕者必須承擔嚴重后果。其震懾作用正是酒駕行為得到遏制的關鍵。阿里方面認為,全社會應形成治理酒駕一樣的共識和力度來治理假貨。讓假貨在中國絕跡,必須全民喊打,人人盡責。
不過阿里巴巴強調,打假必然是個長期的斗爭,其中證據認定難是導致打擊效果差的重要原因。根據我國現行法律,對制售假違法犯罪的定罪量刑的標準是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后所得和應得的全部違法收入。,導致“唯數額論”的定罪量刑標準在復雜的線上銷售和線下制假過程中偵查機關、審判機關對于電子證據的認定難以形成統一標準,導致事實認定和證據采信非常困難,線上銷售的違法收入在司法實踐中普遍較難認定,以至于制售假犯罪分子往往得以逃脫應有制裁。
阿里巴巴同時呼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嚴格執法、加重刑罰、加大打擊制假售假的執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