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經濟很好地詮釋了“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的消費環境,但其帶給消費者實惠與便利的同時,問題也不斷涌現,假冒偽劣產品、售后服務差、退款難……讓電商成為消費投訴的“重災區”。那么臨近“3·15,淺談電商“陷阱”你遇到過哪些坑呢?為此,店兵店將淘寶網店出售官方相關人員為大家總結出消費者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銷售假冒偽劣產品
在銷售的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2,配送時間超期
不按規定時間發貨或超過預定配送時間。
3,售后服務差
網購產品的安裝、使用和售后服務存在脫節現象。
4,個人信息遭泄露
網購時所留收貨人姓名、地址、電話等個人信息被商家或平臺泄露甚至倒賣,消費者不堪其擾。
5,辱罵騷擾消費者
買賣雙方產生糾紛,賣家對買家進行言語辱罵,或在交易后利用消費者個人信息對其進行惡意騷擾。
6,退款難
買到假冒偽劣產品要求退貨退款遭拒,第三方鑒定程序復雜且需一定費用,消費者退款難。
7,平臺仲裁不公
買賣雙方產生糾紛未能協商一致時,電商平臺提供的第三方仲裁不公平,造成一方損失。
8,虛假宣傳
對商品或服務進行宣傳時,夸大或捏造與實際內容不相符的虛假信息,誤導消費者購買。
9,價格欺詐
商家虛假降價促銷,標價形式使消費者對價格產生誤解,誘導消費者進行交易。
10,支付安全問題
網絡購物采取電子支付手段,木馬、釣魚網站等給消費者電子賬戶帶來了風險。
近年來,國家頒布了《第三方支付管理辦法》、《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等,起草并加速了《電子商務法》的立法進程,湖南省也頒布了《湖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實施意見》,制定了《湖南省電子商務示范體系認定辦法》等。同時,國內部分電商平臺也針對網購活動中出現的售假、退換貨、配送、網購安全等問題采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
但要根治電商行業亂象,保障消費者的權益,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和電商平臺共同發力,確立明確的管理法規與,制定相應的制度,并加大管理力度,確保各項法規、措施落到實處。